媽媽分享給我們一篇在世界日報上看到的文章"三日親情" [原文出處], email subject 她寫"我一直無法相信, 原來那是真的". 

所謂的"三日親情", 爸爸也跟我提過. 大概是從公司的白人同事那聽說的吧! 家裡多了個"洋女婿", 當我邀請他們來這裡小住一陣時, 我心裡想的是"能來多久就住多久", 爸爸卻主動問說是不是應該不要超過三天?

聽得我有點難過.

6e9260  

離家多年, 不得不承認自己在生活習慣跟觀念上跟家人的差距越來越大. 回到家時, 難免會感到些許的不習慣. 雖然回到家也有自己的房間, 但是曾經"一個人睡很夠"的小雙人床, 跟"很大隻"的老公一起分享忽然變得很不夠睡. 在家用慣省時省力的洗碗機, 回到家看著家人把它拿來晾碗看得真是可惜 (更別提手洗碗要花的時間了...). 聖誕季節回家, 50 坪的老家一下子擁入 8 人加一狗, 跟兩人享用慣的大空間比, 更難免顯得擁擠. 說真的, 我自己一個人回去感覺其實也都還好, 能在家裡跟家人一起吃飯聊天, 跟媽媽徹夜長談, 對我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但是帶個跟大家"更不同"的老公回家, 真的就有點壓力了.

老公中文聽不懂, 我一邊希望能加入家人的談話, 一邊要負責幫忙翻譯, 到最後是跟大家講話有一搭沒一搭, 老公一知半解又插不上話, 最終的結果常常不是帶著老公"下台一鞠躬"去做別的事, 就是不好意思的請老公自己去找別的事打發時間, 我好專心跟大家聊. 兩邊都只能做到 "a half-ass job", 怎能做自己都甩不開罪惡感的覺得自己沒做好.

老公習慣有"個人空間" (personal space), 在家的時候除了躲在房間, "到處都是人". 老公對生活空間講究東西"越少越好" (clutter free), 人口"眾多"的老家則是"人多東西多". 這不是他家, 他當然尊重, 他沒有跟我提過"覺得不愉快", 但是我知道他的"尊重"不等於自在, 也不表示他能夠"無上限"的在我老家"度假". 

老公這點, 對老丈人丈母娘跟他自己的爸媽倒是"一視同仁". 他回家(不管我有沒有一起去)還真的沒超過三天過. 公婆去溫哥華跟我們台北的婚禮, 婆婆對我生長的地方"興趣缺缺"也許有她另外的原因, 但是說巧不巧前後也絕對不超過三天.

是"冷淡", 還是很有默契的各自享受自由與空間? 說真的, 我還真無所謂, 大家在一起的時間開開心心就好了. 與人相處, 我總覺得應該是重質不重量. 電視劇裡面, 充滿勾心鬥角劇情的不常常都是這種"大家庭"嗎? 面對面的相處時間不多, 並不表示見面時不能促膝長談. 整天在一起, 也不保證能發展出相處之間的默契. 親情, 友情, 跟愛情, 在"已經形成"的情況還是需要時間去維繫, 但是時間長短是不是感情深厚的唯一量尺, 還是看人吧!

筆者對同事的作法不茍同, 卻忽略了他是用自己與自己父母親的感情為基準去判定同事與他父母親的互動之道. 我個人覺得是不公平的, 因為個人立場不同, 沒有絕對的誰是誰非. 適合當事人最重要. 

這篇文章跟昨晚聽說爸爸眼睛越來越不好的事情, 整天在我腦裡打轉. 我希望爸爸媽媽能早點退休, 不要讓工作把自己的身體磨壞了才放手, 但是也知道他們的選擇有他們的考量. 晚上貝先生回家, 我們一邊做飯一邊討論起這些事情來. 我心裡的想法是希望未來幾年爸媽都真正退休了把他們接來就近照顧, 但是爸爸媽媽住慣了生活機能方便的溫哥華, 會不會願意接受我的想法不知道.  如果真這麼做勢必對貝先生會有影響, 所以當然要先跟老公商量. 他支持我想照顧父母的想法, 但是對於"怎麼做"有他的考量. 聊了三個多小時, 聆聽了彼此的意見, 我很高興知道我們是有共識, 有初步計劃的. 至於未來真正會是如何,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就一步一步來吧!


三日親情

小丙

March 02, 2013 06:00 AM

上周跟同事午飯時,大家討論到家庭聚會的話題。我大多數的同事都是從外州搬到矽谷上班,然後落地生根,在加州建立自己的家庭。所以他們不常和留在外州的家人見面,關係漸漸變得疏離。而且他們都會定下一條不成文規定——家庭聚會不能多過三天。因為相處時間久了,就會覺得私人空間被侵占,不同生活習慣造成磨擦,而令聚會變得不愉快。

在美國生活多年,我對這三日親情論不太詫異。

美國地大物博,到處都有發展機會。很多時孩子從大學開始就搬離父母,過著獨立的生活。畢業後,工作機會會把他們帶到世界各地,然後在某一個角落建立家庭。世世代代如是,可能心裡捨不得,但仍會放手讓孩子追尋理想。

美國地大,房子空間多,一個人要有自己的睡房、浴室、工作間。最愛拿著一杯熱咖啡靜靜地在後園享受。他們無法想像到我們中國人的四代同堂生活。

最近其中一位同事因家有急事而要請假,部門主管亦希望我們在一張慰問卡上寫上祝福語,心知這同事的急事非同小可。我們還在猶豫是否把卡片寄回他老家或是留在他桌子上時,他竟然已經回來上班了!

我好奇地問他家裡的事是否已經辦妥,他卻很淡然地說他媽媽在垂死階段,醫生說她將會在這數天內離開…。

我驚訝地問他為甚麼不多留幾天呢?他又是淡然地說:「我曾告訴你我只能留在家裡三天,不然這聚會會變得不愉快。」

天呀!我理解亦尊重他的三日親情見解,但我很難接受他在至親人生倒數階段時仍然堅持這樣的想法,難道他家真有猛獸?他繼續說他這次回家才發現媽媽曾經暈倒進院好幾次了,但他爸爸卻一直沒有告知。而他年老的爸爸也自己進進出出醫院動了好幾次小手術,他和姊姊也是全不知情。他還說去年他八十六歲的姑媽也因為爬樹摘果而跌下過世。他說他們一家人都是很堅強和獨立的。

我倒抽一口涼氣,實在無法再聽下去。跑回自己坐位後,腦海一直浮現著當年失去母親的悲痛畫面,到今時今日心裡的傷口都會隱隱作痛。是我未有看透生死的大智慧,還是同事的若無其事過分無情呢?我只能說每個人的處事想法不一樣,我不想亦不敢再去問同事媽媽的進展,只默默祝福他爸媽可以好好度過他們餘下來的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貝嫂 Sha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